七百萬人的政綱:減廢願景篇

特區政府換屆在即,究竟換人又能否換上新思維新視野呢?社會已浮現的問題路人皆見,政府庫房當下亦充裕無缺,只是錢能否用得其所,能夠放到問題根源位置,為社會帶來出路。「七百萬人的政綱」系列故事,是我們將透過訪問去討論人們身與心健康、發展再生能源,以及減少廢物等可持續發展議題,為香港提供不一樣的角度,挑戰習以為常的慣性主流邏輯。

文:思網絡研究員成曉宜

香港是個物質豐盛的社會,生活所需得來容易,棄之輕省,垃圾的處理便成為一大挑戰。據政府資料顯示 ,全港每年產生高達600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每人每日平均產生多達1.39公斤家居廢物。香港目前逾半都市固體廢物均以堆填方式處理,將軍澳、打鼓嶺、屯門三之個策略性堆填區的容量已達至或接近飽和狀態。

事實上,廢物處理是全球都正面對的城市問題,然而其他亞洲國際城市例如日本東京都、韓國首爾市以及台灣台北市等地都早已就廢物徵費、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等方面著手減廢,加上環保教育與推廣奏效,人均廢物產量亦比香港低得多。香港政府於2013年5月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 亦有參考各地經驗,並計劃就著廢物按量收費、生產者責任計劃、回收社區廚餘、投資基建設施等向方面推動減廢,然而《藍圖》發表已近4年,卻未見顯著成效,據環起保護署處資料 顯示,2013至2015年間,香港都市固體廢物棄置率仍在上升,其回收率亦未見提高。

廢物徵費

「在香港,掉垃圾比回收容易,掉垃圾多簡單?掉進垃圾桶便有人來清理了。」葉文琪先生概嘆,「外國一般堆填區的入閘費較高,製造出市場空間,讓回收業得以生存。但香港缺乏這樣的環境。」香港掉垃圾的代價太低,導致廢物回收誘因亦低,加上市民及商界的環保意識不足,又缺乏相關的配套政策,要推動廢料回收困難重重。

葉文琪先生是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公司成立已八年,起初只做紙張回收工作,慢慢在客戶的要求之下亦回收其他物料。現時其中一項工作是為香港中文大學垃圾站處理廢品,亦是負責「廢料收費和廢料審計」試行計劃,為校方進行垃圾追蹤及審計工作。所謂垃圾追蹤及審計,是利用QR碼、無線射頻辨識晶片,追蹤社區內的垃圾,並進行秤重、分析及記錄廢物類別,以分析及制定合適該社區的減廢策略。

「我們在這裡發掘問題,讓學生知道,讓校方知道,接著他們便針對這些問題去行動。」他舉例,學生畢業時丟棄大量畢業布偶、畢業花,現在便推廣畢業公仔回收再用、畢業沙律花等對策,減少浪費。這項試驗計劃正是中大為政府計劃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政策前的準備,希望先行獲得經驗,做好源頭減廢,推動環保之餘亦節省相關開支。

事實上,政府早於2012年已完成就廢物收費的公眾諮詢,並於《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將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政策與立法列入2013至2015年的行動時間表,可惜至今仍未落實立法。「首先政府要有政策,制造空間,商業便可以介入,有很多事情可以一直互動去改變。」葉文琪認為,政府既訂下了減廢目標,更應與回收業界並肩同行。

補助回收業

「如果你留意拾荒的老人家,他們真的要工作兩、三個小時,收到那疊紙皮可能只值50元。試以最低工資計算,你想想值多少錢?(時薪)32.5元,加上保險和強積金,已值100元了……假設有一天真的沒有人去收的話,他們(商店)自行聘人處理紙皮,也需要成本的。他們把紙皮給婆婆工作的話,其實應該考慮多付他們幾十塊錢工資的。」拾荒者如是,回收業亦如是。

葉文琪指出,香港的回收業倚重將廢物轉賣到其他國家取利,以至於只是停留在很基礎的階段,未有發展出精細的技術或增值服務,變相是將廢物收回來再轉賣的角色,故業界往往受限於廢料價格的波動。事實上,環球的廢料價格正一直下跌,某些廢料的回收處理成本高而利潤非常低,甚或根本沒有出路。例如,去年就曾有傳媒進行調查發現,有六成回收商難以售出「廢膠」,更有人承認部份在回收箱收集到的廢膠亦落得送到堆填區的下場。「現在廢品(價格)那低迷的情況下,回收商收了(廢品),沒錢賺的話,做來為什麼呢?」

葉文琪認為,廢物徵費亦是回收商的出路,他參考台灣的經驗,台灣推行垃圾徵費多年,所收得的款項,由專責委員會每三個月進行環球廢品價格評估,再向不同廢料回收商,按回收量發出補助,他期望政府能循此方法進行研究。

回收社區網絡

「我們最擔心政府興建了焚化爐後,其他環節便放軟手腳。其實在很多國家,焚化爐一定是最後的方案,在焚化之前一定要先將可回收的廢料挑出,再焚化才是有效轉化為能。」葉文琪道。

其實香港政府已推行玻璃樽及廢電器生產者責任回收,亦正試行推廣廚餘回收,但葉文琪質疑:「政府的做法傾向他們容易管理(的方式),就一張大合約,很多時候只有大財團才有機會投標」他反問:「但真的有一間大(回收)廠就行了嗎?」

他舉例,去年審計署披露,政府在九龍灣廢物回收中心建設廚餘試驗處理設施,實際廚餘處理量卻一直偏低,甚至在2015年上半年只不足使用率的一半 。葉文琪認為,政府應研究善用中小型回收商的現有回收網絡,以提升回收工作的效率。他參考韓國的廚餘回收的成功經驗,韓國採用(Decentralize Approach),在社區設備廚餘處理機,讓市民自行將家中廚餘帶去處理,再由承辦商收集已經過社區廚餘機初步處理的回收物,既能節省運輸成本、提升回收量,亦因為減低了垃圾的異味而減少對社區的滋擾。

垃圾既是生活的副產品,回收、減廢亦得從生活習慣著手推動。葉文琪當初入手處理的廢品--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起點:「紙是最容易回收的,但很多找我們做垃圾審計的地方,紙仍然佔垃圾超過10%,如果能夠做到垃圾桶無紙化,香港的垃圾很輕易便能減少10%了。」事實上,紙類廢品佔香港都市固體廢物超過20%,辦公室少一個廢紙屢、多一個回收箱,已能大大減輕香港堆填區負荷,並更有效運用地球資源。

走進中大垃圾站,沒有絲毫異味,站內除了垃圾桶和回收桶外,圍欄上還倒掛著幾隻學生退宿時丟棄的布偶、休息室甚至放著一些剛過了最佳食用日期的「神期食品」。葉文琪認為,回收減廢跟生活許多部份都息息相關:「我們希望利用垃圾站去提高整個社區的環保意識。」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七百萬人的政綱(2017年), 專題資料庫. Bookmark the permalink.